他高考数学只有15分,清华校长复查试卷后,当场
常言道"学而优则仕。"对于很多人来说,学习的最终目的其实是能够更好的走向仕途。哪怕是成就斐然的大师也都被寄予过这样的期待。但是在现如今的教育环境和规则之下,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试想一个高考数学只能得到15分的人,又怎么能够考入名校呢?但是中国历史上真的就有这样的人,而且他最后还被清华的校长亲自录取了。
这个传奇人物就是文学大家钱钟书。钱钟书出生于1910年,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非常有名的教育世家里。所以钱家人对于钱钟书的要求也都是非常严苛的。不过,让他们感到非常尴尬和难堪的是,钱钟书好像始终无法提起对数学的兴趣。这也就意味着钱钟书的偏科非常严重。
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家人们都不知道他还能不能顺利的考取大学。 不过和焦急的家人们相比,钱钟书本人似乎倒是显得非常淡然。既然始终无法学好数学,那干脆就放弃数学。也是从1925年开始,钱钟书开始有意识的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为自己的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夯实的基础。
1929年高考如约而至,钱钟书也和其他的学子一样坐在了考场里。批阅完答卷之后,国文和英文的老师都惊诧不已。因为有一个名叫钱钟书的考生交出来的答卷简直堪称完美。于是他们都期待着又有一个天才即将考入清华。可是批阅数学试卷的老师发现这个名叫钱钟书的考生竟然只考到15分。
为了防止自己阅卷错误,老师还专门核对了几遍。于是,就这样一场关于钱钟书的争论正式拉开了帷幕。很多老师都认为,虽然钱钟书数学只考15分,但是他在文学上的见地可谓非常深刻,在青年学生中实在是难得一见的奇才。
可是也有的老师质疑,如果清华录取了钱钟书,那么其他考生一定会感到十分不公平。那么到时候学校又该如何解决舆论呢?两派之间的争论愈演愈烈,最后居然闹到了清华校长罗家伦的家里。这位出生于1897年参加过五四运动的教育家,在亲自复查了钱钟书的试卷后,忍不住激动拍桌,直言:必须破格录取。
因为在阅读了钱钟书的文章之后,罗家伦也觉得他是一个人才。所以如果仅仅是因为数学分数就埋没了这样一个可塑之才实在是遗憾。于是罗家伦就对当时的教授们说,国家需要各方各面的人才,所以大学录取的标准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一定的变通。所以在校长的坚持之下,钱钟书最后终于被清华录取。
后来钱钟书也没有辜负罗家伦的期望,他一心研学写出《谈艺录》、《管锥篇》和《宋诗选注》等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的学术书籍。不仅如此,钱钟书还融会贯通中外历史、哲学。新旧心理学,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多新的角度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