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清:80年代考上哈工大,因痴迷数学无法毕业
很多人从小就会被灌输这样一个理念,好好学习才能够出人头地。从小的时候开始各种才艺补习班和文化课补习班就充斥着整个的童年和青春时光。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我们也慢慢发现,单一的文化课成绩优异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全部,所以随后越来越多的人更为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全方面的培养。
我们今天所要讲的这个主人公,他曾被誉为是天才,但最终却成为普通人。
这个人就是刘汉清。
在八十年代的时候,社会缺乏对于教育的需求,在那个年代里人们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农村或者县城里的,吃饱穿暖是那一时期最为重要的事情,教育变得极为奢侈。
小时候常听家里的长辈说,在那一时期的很多学校都是半工半学的状态,遇上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时节,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们也是要回去帮忙的。很多的人都是读完小学就要开始帮助家里劳作,上到大学都是极为稀有的存在,更不要说名校一类的。
而刘汉清则在这样一个时期凭借着自身的努力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那一年的刘汉清才仅仅只有16岁。也正因如此刘汉清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天才。
很多人都会以为刘汉清能够有这样的机遇考上大学,家境一定还不错吧,怎么说也应该是没有什么生活压力的,才能够这么心无旁骛的学习。
事实上并非如此,刘汉清是属于寒门子弟的行列,家境一直都十分窘迫。但是刘汉清父母一直都认为子女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希望刘汉清可以通过学习为自己的未来谋一个出路。而这也正是刘汉清十分幸运的地方,有这样一个支持自己不断学习的父母在那样一个年代是相对罕见的。
刘汉清也不负父母的众望,从小学习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在16岁的时候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汉清是当时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全村人都对刘汉清给予了很高的期待。但谁都不曾想这样一个拥有大好前途的人,却因为“热爱学习”最终连毕业证都没有拿到。
在入学之初刘汉清也依旧在不断努力的学习,但后期当他阅读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后,便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篇文章中介绍了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故事里的陈景润数十年如一日的研究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最终证实了自己想法也成为了知名数学家的成长过程。也是在阅读这篇文章后刘汉清将陈景润变成了自己的榜样希望可以像他一样进一步地对数学进行探索。
自此以后刘汉清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于数学的研究当中,这种专注的程度都可以称之为是废寝忘食,但由于刘汉清对于数学过度的沉迷,以至于他忽略了他本科专业所应该学习的科目,最终却连毕业证都没获得。
无论是什么事情过度都将会适得其反,这句话对于刘汉清的情况也是适用的。刘汉清在大学期间所选择的专业是当时就业范围很广的材料学,但是后期因为沉迷于对数学的研究以至于荒废了对于其他应修学科的学习,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事情。
我们可以简单的对比一下刘汉清所崇拜的数学家陈景润,陈景润和刘汉清在一定程度是存在相似之处的,但又不是完全的相似。陈景润本身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科目便是数学,而且在此期间他也没有为了钻研数学而放弃他所要学习的其他科目。
在这点上来看,陈景润相比于刘汉清来说是要更为理智。首先陈景润所学习的方向便是数学,针对于这一个方向来进行更为深入或者是更为专项性的研究都是相对便利的。但刘汉清却不同,刘汉清所学习的专业是相对于热门的材料专业,所涉及的部分学科与数学是不完全一致的。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够发现陈景润虽然是数学专业,但他也有其他所需要学习的科目,在面对这些科目的时候,陈景润并未选择放弃,反而将所有科目的课程都完成十分出色。因为他明白在大学时期什么对于他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对于数学的兴趣从这一时期来看,只能够是兴趣爱好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但刘汉清在这一时期却陷入了误区,他放弃了自己对于其他应修专业的学习,只是沉迷于数学方向的研究,而这也是导致了他没有办法毕业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