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杂志
    主页 > 综合新闻 >

数学天才陈景润:47岁迎娶29岁女军医,唯一的儿

数学这门学科在我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他都是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课程。

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将数学看成是一个大魔王,要经历千辛万苦才能打败他。很少人会将数学看成自己的朋友,快乐地和他相处。这里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数学太难了,难到让人根本摸不着头脑。

数学的计算非常繁琐,还有他的推论必须得有一个过程。做数学题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习题的答案只给你一个结果,没有任何的过程。有的时候我们知道题目的答案是什么,但是想要证明这个答案却怎么也写不出过程。

在世界上,欧洲那边最早出现著名的数学家,我国因为一些原因,起步较晚,但后来也出现过不少的著名数学家。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华罗庚,他便被称为中国数学事业的第一人。

而第二位则是陈景润,也是一个有“中国天才数学家”美称的人。他47岁才结的婚,孩子出生自己却已经年过半百了,他的孩子后来又过得怎么样呢?

年少经历

1933年,陈景润在福建出生。因为当时正处于战乱的时代,整个中国的局势都开始变得动荡起来。但是相比于几年后的抗战时期,现在还算安定了。陈景润在家中是老三,他上面还分别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陈景润回忆过自己小时候的生活,他的家庭还是蛮殷实,自己的父亲在邮政局上班,家里不愁吃喝穿,养三个小孩基本上没有什么负担。

在教育方面,家里也都会让他们三个孩子去上学。因为陈景润父亲的朋友都是邮政局中有文化的进步青年,对于书籍的热爱也影响了陈景润。他经常会在没什么事情的时候,就翻开一本书来看得津津有味。

虽然陈景润看的文学方面的书籍较多,但他的天赋仍然在数学上面。他对数学的热爱是文学所不能比拟。打个比方,文学对陈景润来说就是我们现在的娱乐消遣(玩游戏、看视频之类),而数学对他来说则是每天的一日三餐,是必需品。

他每天在数学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这让当时的高中生非常的羡慕。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数学中,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花费大量时间在数学书就可以取得一个满意的反馈。

陈景润后来因为高中数学成绩一直保持全校第一而被保送到厦门大学数学系,他的努力和天赋缺一不可。但是,这只是他的一个起点。

数学上的成就

1953年,陈景润从大学中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北京工作,负责担任数学科目。但有趣的是,陈景润因为普通话不标准,不符合北京教育的标准,然后又被调回了厦门大学。

陈景润在厦门大学担任数学系的任课教师,四年后便被校长提拔为数学系主任。要知道陈景润总共也才工作六年,四年就成为了数学系主任,可想而知他的能力有多强。

1966年,陈景润发表了《偶数是一个素数和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如此重大的成就使得全国的教育家都认识了一个名叫陈景润的人。中国的数学家们也才知道,原来自己国家还有个这么牛的人。

1973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之前宣布的数值结果。

这次更是在国际数学界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他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写进美、英、法、苏、日等六国的许多数论书中。

这个时候陈景润已经四十岁了。按照人的自然年龄来看,四十岁已经是中年人了,但是在数学界中,四十岁并不算大。

在陈景润的心中,数学就是他的全部生命。遇到一个难题,他可以牺牲几天的睡眠时间来解答,简单来说,他就是对数学上了瘾。

生活中,他很多东西都可以不在乎,不拘小节,可一旦到了数学上,他将会变得绝对严谨,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因为一旦有一点小错误,最后得出来的结果将会与正确结果发生巨大的偏差。

像这样对数学一心一意的人,在什么时候才会遇见属于自己的爱情呢?也许陈景润自己都没有想过,但他就是在偶然中遇见了上天的缘分。

爱情与孩子